首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示儿》的写作背景和表达情感(<<示儿>>(陆游)的写作背景)

高考新闻 2022-03-08 20:14:57

《示儿》的写作背景和表达情感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期盼。《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更多参考信息由小编为你整理了详细内容,欢迎浏览了解。

《示儿》的写作背景和表达情感(<<示儿>>(陆游)的写作背景)

示儿的写作背景和表达情感高中语文学习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期盼。《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示儿》全文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高考备考有疑问?那就来关注【更三学姐】。更三学姐是高三网旗下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让你轻松掌握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解读以及高考复习资料等高考重要学习内容,扫一扫下方二维码,一键关注。欢迎各位2021届高考生及家长加入我们的高考大家庭。


【《示儿》的写作背景和表达情感(<<示儿>>(陆游)的写作背景)】《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期盼。《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更多《高中语文学习》请查看上面介绍的具体内容。

相关问答

<<示儿>>(陆游)的写作背景

答:《示儿》创作背景: 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详细

示儿的写作背景?

答:“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详细

标签: 示儿的写作背景和表达情感 高中语文学习 高考语文备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含图片和视频)由网站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若有侵犯你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6-2020 shuguoh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16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