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可以说是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而语文成绩在高考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不让语文拖后腿,我们需要合适的复习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以下是总结出的高三语文复习方法要有好的习惯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
2022-04-02 2056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终究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知识和道理本来就比我...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公元801—公元802年),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
一、通假字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讲解
②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表否定
二、一词多义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教员)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长于某种手艺的人大要是乐师)
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进修)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 拜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 教员)(者也剖断句)
之
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代词,这)
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暗示润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央语之间,相配于今世汉语的“的”。)(不是“作废句子自力性”。因为“作废句子自力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指前面的“六艺经传”,译为它们。这是宾语前置句式)
⑦士大夫之族:(这些人)
⑧古之圣人:(的)
⑨师道之不复:(主谓间作废句子自力性,无义)
⑩吾从而师之:(代词,他)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事理)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④夫庸知其年之前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概略)
⑥今其智乃反不可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测度)
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问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收容词,糊涂)
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事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吾师道也:(名词,事理)
④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乎①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推想,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辰,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较量,比)
于
①耻学于师:(介词,暗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暗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暗示对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学生:(介词,暗示较量,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暗示被动,受,被)
传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
无
①孰能无惑:(没有)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不管)
焉
①则耻师焉:(他们)
②或师焉或不焉:(助词:不译)
③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相配于“之”)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神志,成群)
2、名词作动词
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进修)
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3、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二)形收容词的活用
1、形收容词作名词
①(小)学而大遗(形收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吾未见其(明)也(形收容词作名词,高深的地方)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收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蠢的人)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收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⑤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收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2、形收容词作动词
惑而不从师(惑:形收容词作动词,碰着疑问问题)
3、形收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耻:形收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习,使……进修)
四、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肄业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造诣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
今:暗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
今:表方针或功效,是连词
4、(无)贵无贱
古:非论;不分
今:没有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气
今:事理
6、(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中心必要搁浅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生发火声音,读dú
7、圣人无(常)师
古:永远的;牢固的
今:日常平凡的
8、是故学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学生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必要
9、年十七,好(古文)
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10、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通俗人
今:大大都人
11、(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进修了
今:初级正规教训黉舍。
五、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六、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学于余。
2、耻学于师。
3、师不必贤于学生。
七、剖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八、被动句
1、不拘于时
九、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可及(之)(省宾语)
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
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
5、或师焉,或否焉 (“否”后省“师”)
6、生乎吾前(者)
10、重点背诵句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学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学生,闻道有前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相关文章
高三可以说是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而语文成绩在高考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不让语文拖后腿,我们需要合适的复习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以下是总结出的高三语文复习方法要有好的习惯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
2022-04-02 2056
安居乐业,指人民生活安定美满,出自《老子》八十章。安居乐业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小编为大家详细讲一讲。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居乐业,意思是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联合式结构;含褒义;主要用作谓语、定语。例句1.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2.........
2022-04-02 2029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指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出自《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意思这句话出自《诗经》“采葛”,原文是“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古人表达感情的方法都是非常含蓄的,表面意思就是一天没有见到你,就好像是隔了三个秋天一样,.........
2022-04-02 1448
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唐朝有两位,是柳宗元和韩愈。唐宋八大家个人简介一、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代.........
2022-04-02 1611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1、纪念屈原;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3、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当天会划龙舟、包粽子等。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
2022-04-02 1131